搜索中心
当前位置:直播供应链与物流产业博览会 > 搜索中心
NEWS
搜索中心商务部电子商务司负责人介绍10月我国电子商务发展情况发布时间:2023-11-24
2023年以来,电子商务在促进消费恢复扩大,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方面发挥积极作用,呈现以下特点:网络零售稳步增长>>> 1-10月,全国网上零售额12.3万亿元,增长11.2%,实物网零对社零增长贡献率达32.1%。根据商务大数据监测(下同),1-10月,直播销售额超2.2万亿元,增长58.9%,占网络零售额18.1%,拉动网零增长7.5个百分点。中秋国庆黄金周期间,住宿、旅游、文娱和餐饮日均在线销售额分别增长133.7%、123.1%、82.1%和19.7%。此外,商务部组织“数商兴农庆丰收”活动,助力农民增收,活动期间全国农村网络零售额2186.9亿元,增长15.4%。“丝路电商”推动扩大开放>>> 商务部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会同有关部门指导上海发挥在改革开放中的突破攻坚作用,创建“丝路电商”合作先行区,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探索体制机制创新,扩大电商领域的对外开放,打造数字经济国际合作新高地。目前,多个“丝路电商”伙伴国国家馆已入驻虹桥品汇和外高桥全球汇。广西、吉林等地发挥区位优势,举办东盟网购节、跨境电商供应链资源对接系列活动,推动面向东盟和东北亚区域的电商国际合作。10月份,电商平台上菲律宾蜜饯果干、印尼护发用品、智利葡萄酒、哥伦比亚咖啡豆销售额分别增长92.8%、66.9%、40.1%和25.7%。电商与快递物流协同发展>>>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数据显示,10月份,我国电商物流指数为111.9点,连续5个月保持在110点以上。主要生活服务平台数据显示,即时电商指数增长超一成,带动同城即时配送快速发展。截至目前,商务部累计支持建设2600多个县级电商公共服务中心和物流配送中心,超过15万个乡村电商和快递服务站点。我国跨境电商海外仓超1500个,总面积超1900万平米,为电商发展提供有力支撑。来源:商务部新闻办公室注: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人员删除此文章查看详细前十个月我国邮政行业寄递业务量达1297.2亿件发布时间:2023-11-23
央视网消息(新闻联播):11月20日,国家邮政局发布最新数据,1—10月,我国邮政行业寄递业务量累计完成1297.2亿件,同比增长14.3%。其中,快递业务量累计完成1051.7亿件,同比增长17%。随着我国主要快递企业布局国际寄递网络,加快海外仓建设,新开通多条国际全货机航线,通过为消费者提供全链路跨境电商寄递服务,邮政快递业在促进产品跨境流动中的作用明显增强,国际供应链产业链保障水平进一步提升。1—10月,国际及港澳台地区快递业务量累计完成24.2亿件,同比增长55.1%。来源:央视网注:如有侵权,请联系义乌直播供应链组委会、义乌物流产业博览会组委会、义乌外贸工厂展组委会删除此文章查看详细人民日报:一个快递纸箱的绿色减碳之旅发布时间:2023-11-22
国家邮政局监测数据显示,今年“双11”期间(11月1日—16日),全国邮政、快递企业累计揽收快递包裹约77.67亿件,同比增长25.7%;累计投递快递包裹约75.09亿件,同比增长30.9%。从包装治理到全程减碳,快递业如何加快迈向绿色物流?记者对一个快递纸箱的仓储、包装、配送、回收进行了全链路追踪。智能监测,推进包装绿色化>>>“叮!”下单成功。11月5日11时15分,湖北武汉东西湖区居民王女士在电商平台选购心仪商品并确认下单。50公里开外,几乎同一时间,在华中地区最大物流园——菜鸟江夏智慧物流园,一条编码尾号为7205的订单正式生成。智能堆垛机率先上场,在十层楼高的空间内精准抓取,将订单内的多种货物依次取出;紧接着,等候在旁的无人搬运车沿着既定轨迹将货物稳稳运送至分拣台。洗衣液、酸奶、袋装米、面膜……货物备齐后,操作台的电脑上,系统已清晰显示专属包装方案:使用长26厘米、宽和高均为20厘米的8号箱,按照洗衣液、酸奶、洗面奶、面膜的顺序依次放入。其中,洗衣液和洗面奶的瓶口需要用塑料缠绕;袋装米无法装入箱内,外包气泡膜。“以前打包全靠经验,为避免中途换箱,影响操作效率,往往会优先挑选较大的纸箱,一定程度上会造成浪费。”打包员林芳说,有了这套智能切箱系统,箱型尺寸、货品摆放和防护方案一键生成,满箱率也大幅提升。说话间,打包完成,屏幕显示满箱率达到75%。林芳熟练地扯出“瘦身胶带”,利落地打上“十字捆”,贴上电子面单,11时30分,包裹正式完成出库。“别小看这几项微小变化,‘瘦身’后的胶带,宽度从60毫米降至48毫米,‘十字捆’避免了层层缠绕,电子面单替代纸质面单,进一步实现耗材减量。”仓库经理毅清说。装箱算法、瘦身胶带、电子面单“三件套”带来了实打实的减碳效果。据测算,在包装环节,单个纸箱包裹预计减碳约65克二氧化碳当量。光伏发电,推动节能减排>>>15分钟后,包裹严实的纸箱从仓库出发,经由一道百米长的连廊,与传送带上的众多包裹一起,鱼贯跃入自动分拣线。上万平方米的分拨中心内,信号灯闪烁,分拣设备高速运转。面单扫描、交叉分拣、自动集包……从隔壁仓库源源不断涌入的包裹在这里快速完成“队伍整编”,循着面单上的“四段码”,自动流转到相应的出口。自动化,在提升效率的同时,能耗也随之上涨。“快件分拣全自动化操作能减少70%的人力,但也成为园区用电主力。”分拨中心负责人唐安心介绍,今年“双11”期间,快递订单量较往常增长2到3倍,提前开机、增加排班应对业务旺季,用电负荷也相应增加。“用电量上升,但更加绿色。”跟随唐安心的指引,记者来到了仓库屋顶。不远处,园区内近2/3的顶棚上整齐铺设着大片太阳能光伏板。“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占地超5万平方米,通过将太阳能直接转换为电能,不仅能满足分拨中心的用电需求,还能余电上网。”唐安心说。自2020年9月投入运营以来,江夏物流园每年光伏发电量约410万千瓦时,相当于每年减排近2500吨二氧化碳。这意味着,仓库运营使用光伏电力,能使每个包裹操作减碳约40克二氧化碳当量。新能源车,助力快递运输逐绿而行>>>12时57分,订单刷新轨迹:包裹完成武汉一级分拨分拣,即将送往菜鸟速递常青花园站点。清点、装货、出发……满载一车包裹,司机向俊启程前往目的地。“相比之前的燃油车,新能源车不仅环保省钱,驾驶体验也更好。”去年初,向俊换上了新能源物流车。他给记者算了笔账,月均行驶里程4500公里,新能源车单公里运营成本比同类型燃油车节省50%。在东西湖区一级站点再次分拣后,15时46分,包裹抵达常青花园站点,“接力棒”递给快递小哥胡驰。拿起巴枪、扫码归类……一件件包裹从新能源物流车上卸下,搭上传送带流转到分拣口,胡驰熟练地拣选、码货、装车。“‘双11’期间,每天派送量比平时多30%,最怕充电掉链子。”胡驰指着身旁的电动两轮车说,“以前电瓶每天得充三四次,现在充一次能跑一天,单日派送500单不成问题!”驰骋在各个网点间的新能源物流车和穿梭于街头巷尾的电动两轮车,助力快递运输逐绿而行。据测算,相比燃油车,使用新能源车可减少约20%的二氧化碳排放,相当于为每个包裹配送减碳约70克二氧化碳当量。回收再利用,快递包装循环化“叮咚——”17时45分,伴随着一声清脆的门铃声,这单尾号为7205的包裹顺利送至永丰苑小区王女士手上。与往常直接丢弃纸箱不同,趁着下楼倒垃圾的工夫,王女士顺手拿起门口的几个快递纸箱,带到家附近的快递驿站参与旧物回收。打开手机,扫码驿站内的活动海报,纸箱被回收的同时,王女士领取到0.5元回收金。“处理了旧物,还参与了公益,一举两得!”她说。“‘双11’期间,站点运单量增长了两倍多,通过鼓励消费者参与绿色回收,纸箱回收量比平时提升了50%以上。”该驿站站长蒋晓玲介绍,驿站回收的快递包装近一半被用于二次寄件;无法再使用的纸箱会被打成纸浆制成作业本,于今年11月底由公益机构送给四川大凉山地区的小学生。据测算,回收一个旧快递纸箱,平均减少碳排放约37克二氧化碳当量。从光伏仓储、智能装箱到新能源运输、旧物回收,在一场“绿色接力”中,一个快递纸箱完成一次低碳之旅。这张运单记录的每道流程里,是快递包装减量化、标准化、循环化的努力。来源:国家邮政局注:如有侵权,请联系义乌直播供应链组委会、义乌物流产业博览会组委会、义乌外贸工厂展组委会删除此文章查看详细8210亿元,增长19.9%!今年上半年我国出口跨境电商增速比去年翻一番发布时间:2023-11-21
今年上半年,在复杂严峻的外部环境下,我国外贸进出规模在历史同期首次突破20万亿元。这其中,跨境电商是重要拉动力之一。海关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我国跨境电商进出口1.1万亿元,同比增长16%。其中,出口8210亿元,增长19.9%,相比于去年10.1%的增速翻了近一番。在外贸环境充满不确定性的新周期,跨境电商帮助企业以轻量化的方式,寻找全球机遇。5年翻5倍,跨境电商规模化发展 跨境电商正从外贸新业态逐步转变为外贸新常态。一方面,全球线上消费常态化为跨境电商发展奠定了市场基础。另一方面,与跨境电商相关的双边规则,为行业发展提供了制度保障。根据商务部数据显示,跨境电商货物进出口规模占外贸比重由5年前的不足1%上升到目前的5%左右,整体比重有望不断攀升。不仅成为外贸发展新动能,也带动了传统产业和中小微企业转型升级。如今,品牌化、数智化、合规化已成为出海企业提升竞争力的必要途径,很多外贸代工厂开启了品牌化转型之路。《2023亚马逊全球开店中国出口跨境电商白皮书》显示,2020-2023年期间,亚马逊上来自中国的品牌型卖家数量增长了近3倍。从某种层面来说,跨境电商降低了代工厂向自有品牌转型的难度,通过电商渠道,企业可以直接与消费者“对话”、第一时间搜集消费者反馈,及时进行产品升级迭代,拥有更多的自主权。配套新业态不断完善 随着跨境电商不断发展,与之配套的新业态也加速完善。在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等政策带动下,我国跨境电商生态不断完善。数据显示,我国跨境电商主体已超10万家,建设独立站超20万个,综试区内跨境电商产业园约690个,与29个国家签署双边电子商务合作备忘录。其中,以海外仓为代表新模式,集提前备货、批量运输和本地退换的灵活经营优势,正成为跨境电商企业出口的重要通道和增长动能。各地积极推动政策落地,打通海外仓境内外全流程数字化贸易闭环,截至2022年,中国海外仓数量已超过2000个,总面积超过1600万平方米,业务范围辐射全球。商务部表示,将发展“跨境电商+产业带”,依托我国165个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结合各地的产业禀赋和区位优势,推动更多地方特色产品更好地进入国际市场。可以预见的是,在政策有利扶持下未来跨境电商。空间广阔,如何抓住机遇?随着跨境电商营商环境不断完善,产业带工厂也迎来转型新机遇。商务部表示,将发展“跨境电商+产业带”,依托我国165个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结合各地的产业禀赋和区位优势,推动更多地方特色产品更好地进入国际市场。那么,如何更好抓住跨境电商发展新机遇?1、要深入了解跨境电商政策,用好规则,做好合规,同时要根据自身特点选择合适的跨境电商模式,如转型做跨境电商卖家、供货给跨境卖家、接入跨境平台全托管/半托管模式等。2、在产品研发、创新方面持续投入、数字化转型,顺应市场发展趋势以抓住更多新发展机遇。3、通过跨境电商线下选品展会、线上选品平台对接跨境平台、跨境大卖,把握转型机遇。免责声明 | 本文转载自网络,仅为交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为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标错或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查看详细让农村电商这匹“黑马”跑得更远发布时间:2023-11-20
11月12日零时,第15个“双11”电商购物节收官。数据显示,今年“双11”,农村电商异军突起,成为一匹“黑马”,一些农产品销售同比增长超过100%。 “产品更地道”“品种更丰富”“购物更便捷”,这是很多消费者对农村电商最直观的感受。在网上购买粮食、肉类及其加工品、土特产品、水果等成为不少人的习惯。而观察整个直播市场,更有越来越多的平台和主播把镜头对准农产品。比如,东方甄选就把挖掘各地优质农产品作为重要突破口,抖音设置“匠心优选”专区,给农产品更多推介机会。田间地头的“土气”结合直播平台的“名气”,形成农村电商市场的“人气”。 农村电商的发展离不开政府支持。国家相继出台多项政策举措推动乡村地区直播电商发展,在资金、技术工艺、设施设备、专业人才等多个层面提供支持。政策利好不断,我国农村电商也呈现很多新的特点和亮点,比如东中西部全面发展、电商瓶颈不断突破、新型电商落地乡间田头、品牌效应持续彰显,等等。数据显示,2009年全国仅有3个“淘宝村”,2022年增至7780个。2014—2022年,农村网络零售额从1800亿元增至2.17万亿元。 农村电商是“互联网+现代农业”的重要内容,是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重要手段。不难预见,未来会有越来越多的“山货”“土产”经由电商平台热销。当然,农村电商市场也面临挑战。比如,物流配送问题,不同地区主产不同种类农副产品,长期受到道路运输、市场信息不对称等因素制约。同时,为了吸引消费者,农村电商平台需要不断提高服务水平。 提高服务水平,离不开人才。商务部、农业农村部等日前联合印发《县域商业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提出推动农村电商高质量发展,包括大力发展农村直播电商、培育“土特产”电商品牌、鼓励农村电商创业就业等3项重点任务,这为农村电商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新思路。农村电商市场是一个充满机遇和挑战的市场。政府、平台和农民共同努力,推动农村电商市场健康发展,必将为农村经济发展注入新动力。来源:中国江苏网、电商发布,电商会整理发布。 注:如有侵权,请联系义乌直播供应链组委会、义乌物流产业博览会组委会、义乌外贸工厂展组委会删除此文章查看详细如何拓展物流发展新空间,重点在这!发布时间:2023-11-18
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交通运输行业积极践行相关要求,发挥重要先行引领作用。在过去的十年建设发展中,物流发展产生了深受欢迎的中欧班列这一具有标志性和影响力的品牌产品,并成为国际合作发展平台。尤其是“六廊六路多国多港”助力形成互联互通新格局,以中欧班列、陆海新通道为代表的大通道骨架加快构建,中欧班列北中南三大通道贯穿中蒙俄、新亚欧大陆桥、中国-中亚-西亚等经济走廊,通达欧洲25个国家的200多个城市,为沿线贸易、产业基于物流供应链的深化合作创造了新条件、带来了新机遇。未来的十年,我们有充分的理由相信,中国与“一带一路”共建国家之间的合作规模、水平、质量一定会随着共同利益的追求而不断提升。贸易合作发展方面。随着物流的合作发展走向深入,将为沿线国家间基于物流供应链合作营造支撑经济贸易扩张发展的良好条件,带动中国与沿线国家间的贸易规模快速增长。2013-2021年,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货物贸易额累计达11万亿美元,年均增长7.1%,占同期外贸总值的比重从25%升至29.7%。2021年,中国与145个签署“一带一路”合作文件的国家货物贸易总额达2.5万亿美元,占中国货物贸易总额的41.7%,其中中国与东盟贸易总额占比达34.8%。顺应这一趋势,中国与“一带一路”共建国家间的贸易稳步扩张成为必然,对物流供应链服务的需求将不再单纯体现在班列等的开行数量上,而是深度嵌入贸易链条,形成贸易合作的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提升物流与贸易融合发展水平,成为全球物流供应链创新发展的风向标。产业合作发展方面。过去十年,“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地区产业链供应链合作更加密切。一方面,中国与沿线国家间的产业互补性更趋增强。2013—2022年,中间产品出口占中国对沿线国家出口比重由49.8%升至56.3%。2021年,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出口机电产品、劳动密集型产品合计占当年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出口总值的72.9%。中国—东盟之间产业合作水平和规模的提升,充分展示了产业合作的美好前景。另一方面,借助于中欧班列过境运输平台,很大程度上形成了“一带一路”共建国家之间的产业空间布局新局面。在未来发展中,在贸易的带动和物流的保障下,必然会加深产业合作,形成产业、贸易、物流三者联动互促发展新模式和新局面。为此,这将在物流通道、物流枢纽建设方面带来更大的发展机遇,物流相关企业应抓住机遇,以高质量发展为宗旨,乘势而上,拓展物流发展新空间。内陆经济开放方面。随着“一带一路”建设走深走实,以及贸易、产业合作质量提升,未来中国与“一带一路”共建国家之间的贸易自由化、便利化水平将整体更大幅提升,尤其是“一带一路”建设是我国扩大开放的重大战略举措和经济外交的顶层设计,截至2022年末,中国已与26个国家和地区签署了19个自贸协定,自贸伙伴覆盖亚洲、大洋洲、拉丁美洲、欧洲和非洲。处于“一带一路”向西辐射前沿位置的广大中西部等内陆地区,将加快形成开放高地和产业布局发展新热土。为此,在未来的发展中,物流企业必须认清物流发展空间格局的改变,布局未来开放发展高地的物流,把握新的发展机遇。(作者系国家发改委综合运输研究所所长汪鸣)来源:本文内容刊详见《物流时代周刊》2023年11月第一期,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注:如有侵权,请联系义乌直播供应链组委会、义乌物流产业博览会组委会、义乌外贸工厂展组委会删除此文章查看详细